這些項目不少于15%的崗位吸納“三類人員”就業
支持各地特別是脫貧地區結合自治區九大重點產業、十大工程項目、四大提升行動,依托當地特色優勢資源,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在政府投資建設的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農業產業園、科技示范展示園、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以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以工代賑建設項目中,安排不少于15%的崗位用于吸納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搬遷群眾等“三類人員”就業。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等,增加就業崗位。
“三類人員”跨?。▍^)就業每年可享交通補貼800元
為跨省外出務工人員全方位提供就業信息、崗前培訓、維權保障等服務,并按規定給予經費補貼。對面向“三類人員”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勞務中介機構、勞務經紀人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貼。對外出務工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三類人員”,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性交通補貼。補貼標準為:區內跨縣(市)就業的為200元,跨?。▍^)就業的為800元。此外,培育樹立“吳忠廚師”“海原司機”“東耀家政”等有特色、有口碑、有規模的勞務品牌,開展勞務品牌評選獎勵工作,借助品牌效應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質量。
對就業幫扶車間吸納100人以上一次性補貼10萬元
繼續發揮中小微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就業幫扶車間、社區工廠、產業扶貧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等就業載體作用,吸納“三類人員”就業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對就業幫扶車間再按照吸納就業人數給予資金補貼,補貼標準為:吸納11人至20人的一次性補貼2萬元;吸納21人至30人的一次性補貼3萬元;吸納31人至100人的一次性補貼6萬元;吸納100人以上的一次性補貼10萬元。
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安排一定比例場所免費向“三類人員”提供
鼓勵返鄉創業帶動就業,引導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鄉村能人就地創業,扶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發展“小店經濟”“夜市經濟”,支持從事個體經營,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叭惾藛T”通過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等多種形式實現靈活就業,各地將落實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創業培訓等政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醫療保險并繳費的,按規定給予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同時,我區將幫助有條件的“三類人員”自主創業,將其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范圍;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納入自治區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評定范圍;對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安排一定比例場所,免費向“三類人員”提供;支持脫貧地區設立一批特色鮮明、帶動就業作用明顯的非遺就業幫扶工坊。
符合條件的“三類人員”納入就業援助對象認定范圍
將符合條件的“三類人員”納入就業援助對象和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范圍。依托全國脫貧開發信息系統對其就業狀態實施動態監測,建立就業幫扶工作臺賬,加強大數據比對分析和部門信息共享,對有就業愿望和需求的,開展重點幫扶,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3次適合崗位信息和1次免費培訓,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向鄉村地區延伸,把就業服務功能作為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工程重要內容,將公共就業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優質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
給予800人以上大型移民安置區重點幫扶
在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上,將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800人以上大型移民安置區給予重點幫扶,在就業補助資金、人才培養、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就業服務等方面給予差異化幫扶支持。各地財政也將加大地方財政預算投入力度,促進就業。(記者 裴艷)